[都市][書]MADE IN TOKYO

  這天翻完的另一本書是
MADE IN TOKYO

  描述因為東京的空間壓縮,機能需求下而被連結、複合的建築。


  例如:


  @公路下的商店街、 
  @充當山壁擋土牆的公寓, 
  @墳墓底下的鬧鬼隧道、 
  @外型神似教堂的聲色場所複合建築、 
  @直接銜接在首都高速公路上的警局、 
  @將維修/休息/駐車功能整合在一起的計程車站。 

  這本書中描述的是,「功能網絡(例如都市物流網路)」的連結形成了建築所在位置的意義,顛覆了傳統的「場地觀念」。

#場地觀念與功能網絡: 
  過去的「場地觀念」是以地理遠近來確認場所的意義,而重視「功能網絡」的現在,捷運出口處的公寓可能比市中心的公寓更便利,也就是「更近」。又例如高鐵帶來的一日生活圈,掀起的空間/時間關係的變化。 
  這種功能思考,相信是因柯比意「建築是一種居住的機器」突破了傳統的建築美學觀,而逐步發展出來。



  這使人進一步思考到
網路世界的虛擬場地對於人類認知意義的改變,人們透過網路交易、交流、工作、戀愛,這些傳統必須利用空間完成的事情,現在依靠「連結」形成不同的網絡,重定了地理定義。場地/空間的距離意義幾乎是不侷限於表面的空間意義的。

 
  以功能網絡來思考建築的意義,本書開宗明義推敲其題旨「濫建築」。所謂「濫建築」體現了都市功能網絡考慮的浮濫性與捉襟見肘。

  例如,「橋墩下的光華商場」也很符合作者文中「濫建築」的定義。
 
  什麼是濫建築呢?

  1不知如何評價
 
  光華商場難以傳統建築的美學觀去評價。
  2不是建築設計知名之作 
  光華商場不是
  3類型上不一致(例如建築與土木是不同的營造分科,卻在同一組建物都有參予建造。)
  橋墩與商場是不同的營造科。
  使用方式不連續(例如書中百貨公司上的高速公路只因為都市地理需求並整合一處,實際上並無功能關聯) 
  商場和頂上的高架橋沒有使用上的關連。方反的例子則是,中世紀義大利的商店街橋,因為橋是交通必經之地,所以設置了商店。  

 


#私意見: 

光華商場的價值功能和好學生馬英九先生的美學/或說自詡的道德無關,所以他枉顧了大眾感傷拆遷了。說來因為充分扮演好學生,以致於維護好學生價值體系對自身最有利的馬英九先生,中學時可能從來沒有去過光華商場體驗又下流、又興奮的挖寶吧,所以大家欣喜的紊亂大概被他認為無稽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約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