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4946M.jpg IMG_2525M.jpg IMG_4382M.jpg IMG_4391M.jpg IMG_4343M.jpg [軌道電梯]IMG_0448(M).jpg

UNRULINESS!!

不可統馭的城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北過去的各區還算均質,未來將面臨更具大的價格屏障,形成更強大的區位落差。台北縣市的巨都化,雖然是順應全球化,但對形成台灣整體經濟發展的其他區位民眾,在生涯發展的成本上並不公平,整個台灣和一些超級都市相比體積和人口不會差異太大,這裡可以看出台北有兩種策略選擇,邊緣化台灣,或者依靠網路和交通的高速,
統馭這座都會島

IMG_4343M.jpg[軌道電梯]IMG_0448(M).jpg 



IMG_2518EM.jpg IMG_2451EM.jpg


@警告!文章很難下飯,請加點音樂
1久石讓的藍調爵士和2顧爾德的寧靜巴哈
    

  這裡聊一下國立編譯館的認識城市三部曲中的最後一本。

  在我之後的小說會提到後網路時代的城市概念,而國立編譯館的這幾冊書大體上則是總結前網路時代的城市經驗,在整個工業時代,乃至於近代,城市做為人們文化的載體是如此叫我魂牽夢縈,在網路還未興起的實體時代,城市的內容琳瑯滿目,街道自給自足。形成我全部的生活經驗。


 IMG_2527E.jpgIMG_2525M.jpg


  而在最近另外撰寫的女魔稿中,適逢寫到十九二十世紀之交的女魔岡尼絲,現有的中文相關文章只有大紀元時報那類網路新聞的轉載板,雖然網路上也有國人寫的文章,很遺憾只是將新聞重抄一次當作自己的文章發表。


  如果跳脫現今的網路資料迷思,我們可以完全,用一種全新角度去讀這個挪威移民的生平。

  
例如套用都市學的觀點。

  她由挪威農場移民美國後,美國當時正興起的城市芝加哥帶給她的影響,她的生涯大量詐騙人壽和物產的保險金,這也是跳脫農場經驗的,同時期還有芝加哥萬博,這帶來的混亂和新奇是如何刺激一個發展中的移民都市,我們也可以去對照正在舉辦世博的上海的此後發展。

  歷史上,在萬博會期間也有殺人魔橫行著,和岡尼絲一樣,都是利用交通便利帶來了外來人口的現狀來謀害外地人。


#外地人易於殺害,可對照書中提到城市特有的匿名性,但這也是城市對所有人都公平的自由之處,套句曾載在俠隱記的打油詩,我不知道出處:誰道皇城最勘隱,萬人如海一身輕。

IMG_4382M.jpgIMG_4391M.jpg


  我們可以把主題導回本書,城市之於農村,一方面是秩序的,例如殺人魔很愛利用來致富的人壽保險制度,就是精算制度下的秩序產物。

  反過來說,城市又是混亂的。

  因為城市具有結構,意味著它有層次,它不像農村是均質的,都市複雜的機能下,有許多異質的構造存在,這就形成城市的張力,有那麼多不一樣的文化和階層,有那麼多樣的機能和街區。

  這樣相異的文化高低差形成對流,導致城市的流動,所以城市並非全然井然可計算的。

  既有規則又充滿機遇,這就是城市生機盎然之處。

 

IMG_4946M.jpg

  筆者幼年生長在國家最貴的社區之一裡,後來不斷流遷到各種巷道中,但始終沒有離開城市,是我貧乏的經驗來源,所以對城市實在很著迷,但對城市命題在後網路時代,在文明論述中的失勢也無能為力。

  本書大體上說明,二十世紀的城市規畫者如柯比意想像城市是台理性的機器,但隨著人口的膨脹,不可預期性就產生出來了,各種庶民文化和鄉愿性也填補著城市的縫隙,社區機能的老化也帶來腐化,這與概念中現代都市的機能感可以說大異其趣。在歌頌文明貢獻的上個世紀,人們以為現代都是永遠會是進步的,所以無法正視城市黑暗面的出現,許多曾經繁盛的街區機能衰退後,就退守到別的區。


IMG_2376M.jpg


  街道腐敗的過程在詹宏志多年以前的《城市人》一書有分析,因為地價上升後,高價商業區的角落的地價也跟著水漲船高,可是其機能性不強,例如說沒有面大路的店面,如果要維持營生,這種暗角就必須做些見不得人的生意,因為地處陰暗還能合乎高價坪效的生意只有八大行業。

  風化場所的興盛必然引來角頭介入,原有的居民受不了環境的惡化就會開始搬遷,區域就會逐漸沉淪。

  所以曾經繁華的台北西區就敗落了,但是現在的老舊社區重新更新,也可以讓我們觀照現在的巨型都會(MEGA CITY)的統御力如何,隨著網路和全球化,台北市正邁向一種新型態的規劃模式。


IMG_4359M.jpg


  紐約在朱利安尼市長任期內,確實以破窗理論戰勝了老化的都市機能,將紐約從一個龍蛇雜處的現代都市重整為世界雅痞的期待社區。

  

這是古老的都市過去沒辦法想見的振興過程。(但資訊發達的今日,只要有高度集中的資本,就有可能去改善。)

  
過去都市的甜甜圈化過程,代表著核心的商業區,因為地價過高形成人口真空,雖然大樓林立,但從業人口的雅痞遷往郊區。

  而都市發展階段中陸續進駐的勞動力,居住在都市的第二圈(LOOP),隨著他們結婚生子,整個區域鄉愿化,逐漸變成貧民窟。成為與外部機能隔絕的城中之城(INNER CITY)。


IMG_3853M.jpg

  在書中列舉了芝加哥、紐約哈林區、曼徹斯特、洛杉磯作例子。

  哈林區在黑人化後,成為紐約城內的另一座城,書中藉著南非總統曼德拉到此朝聖,來比喻這是全世界黑人的聖地,因為這是第一個屬於黑人的現代社區,雖然白人們很鄙視這個區域。

  而這些內城人口自有其謀生方式,例如加入幫派,在當地可是人人稱羨呢。我們也可以眺望艋舺、萬華這類聚落藉由當紅電影所表現出來的這種特性。

  洛杉磯篇幅則舉了銀翼殺手、洛杉磯大逃亡、唐人街這類都市電影,這些都市違章化,道路機能喪失。

  藉此討論城市的特性,例如樓房雖很疏離,但街道卻是開放的。而只要城市的道路繼續維持安全,那城市的機能就可以保持不墜。而若形成隔離,例如黑白分離的約翰尼斯堡,或新舊文化對抗的伊斯坦堡,那勢必很難與外部世界接軌,成為一座全球化時代的都市。

#伊斯坦堡部分說明了伊斯蘭城市的特性,就是不分區(相比於歐洲都市),自古以來伊斯蘭城市就將商場工坊和住家整合再一起,說來是因為伊斯蘭城市自古以來就具有高度的交易機能,其他的功能直接複合在商業機能底下,所以沒有分區。


IMG_2368C.jpg


  書中還有提到與鄉鎮鄰里的差異,城市具有匿名性,流動的個體是陌生的。大家也接受這種必然的陌生。那很多城市道德的命題,就以這為前題來發展,便會形成很多不同的道德習慣。這對白領人口面臨空前快速擴張的台灣,是個有趣的視點,雖然農工的二代透過教育制度加入都市生活,但內心隱藏的鄉愿和外表服庸的都市品味,這之間的違和性,需要有文本去解剖。但台灣的市民論述正被鄉民論述劇烈衝擊著。

  在網路化時代,我們看待都市的方法,將不可預期。

  因為空間的意義正被改變。

  因為地價正被重訂。

  因為資本文明正在劇烈變化著。


  因為就歷史角度而言,城市不可統馭。


#之前和一位文大的格友有個未完的城市討論,是以回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約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