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德意志陸軍戰車之王
(左白)四號戰車G。
(中迷彩)四號戰車H。
(右藍)四號戰車D。
最右方的四號戰車D,戰爭初期劃歸為重型火力支援戰車,用以摧毀一般目標和投擲火力,而非與戰車交戰,所以配備低初速短管砲(低穿甲)。
隨著戰爭發展,戰車噸位的計算也不同,所以左白的中後期四號戰車G則劃歸為中型戰車,"馬力比"良好,這項素質決定戰車最主要的機動能力。
四號戰車在防守/攻擊/機動三項素質得到良好平衡,由原始的火力支援定位,轉變為主力戰車的定位,在蘇聯T34戰車登場前,被視為戰場之王
(當時只有德軍有主力戰車的型號定位,第一輛主力戰車為三號戰車)。
G型擁有76MM長(高倍俓比)砲管。這是為對抗俄國新一代戰車,所做的火力強化,雖然四號戰車為戰前規劃,但經過這種強化仍然足以對抗名聞遐邇的俄國T34戰車(以高超的火力和對方平均的素質打平),戰力在初期的T34/72之上,對英美盟軍戰車更仍是一種可怕威脅。
中間則是追加裙甲和砲塔隔絕甲,外相十分豪華的H型,四號戰車預留的空間使本車能夠隨著戰局發整而追加設計。雖然也有追加更強88MM砲的構想,但因為發展至極限,且若把該砲裝置在豹式系列更符合效益而作罷,總之本車是格局十分雍容的條頓血統騎士車種。
(中迷彩)四號戰車H。
(右藍)四號戰車D。
最右方的四號戰車D,戰爭初期劃歸為重型火力支援戰車,用以摧毀一般目標和投擲火力,而非與戰車交戰,所以配備低初速短管砲(低穿甲)。
隨著戰爭發展,戰車噸位的計算也不同,所以左白的中後期四號戰車G則劃歸為中型戰車,"馬力比"良好,這項素質決定戰車最主要的機動能力。
四號戰車在防守/攻擊/機動三項素質得到良好平衡,由原始的火力支援定位,轉變為主力戰車的定位,在蘇聯T34戰車登場前,被視為戰場之王
(當時只有德軍有主力戰車的型號定位,第一輛主力戰車為三號戰車)。
G型擁有76MM長(高倍俓比)砲管。這是為對抗俄國新一代戰車,所做的火力強化,雖然四號戰車為戰前規劃,但經過這種強化仍然足以對抗名聞遐邇的俄國T34戰車(以高超的火力和對方平均的素質打平),戰力在初期的T34/72之上,對英美盟軍戰車更仍是一種可怕威脅。
中間則是追加裙甲和砲塔隔絕甲,外相十分豪華的H型,四號戰車預留的空間使本車能夠隨著戰局發整而追加設計。雖然也有追加更強88MM砲的構想,但因為發展至極限,且若把該砲裝置在豹式系列更符合效益而作罷,總之本車是格局十分雍容的條頓血統騎士車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