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納尼亞傳奇變好看的煉金術觀賞法(1.2版)

 
  《納尼亞傳奇:賈斯潘王子》是一部化合不少票房毒藥的奇幻電影。
  它裝備了因為過時太久而顯得無厘頭的價值觀、已經化石化的奇幻老梗、用貧窮預算所請來的──由最醜的童星長大變成的最醜的青少年明星。
  這些毒藥到底毒死觀眾沒有?
  老實說,筆者覺得蠻好看的。
  不要覺得這句"好看"太過「驚世駭俗」。
  要把難看電影看成好看才對得起票根。
  這就是本部今天要傳授的電影讀法。
 
  《納尼亞傳奇:賈斯潘王子》被標示為奇幻電影。
  前幾年奇幻電影也算當道。

  照理而言《納尼亞傳奇:賈斯潘王子》也將因為《哈利波特》、《魔戒》得道,而隨之雞犬升天。

  但實際上奇幻這個名號由於過於虛胖,可能讓《納尼亞傳奇:賈斯潘王子》的昇天有了點難度。
 

  奇幻電影的過度氾濫,讓《龍騎士》、《魔龍傳奇》之類電影,或許有討好到奇幻族群(?),卻讓大眾有「沒有好好愛護鈔票上的小朋友」之感。

  另一方面卻有許多並不很奇幻的文本電影通通打著奇幻名號,造成了奇幻的通貨膨脹。

  這就讓大家對《納尼亞傳奇:賈斯潘王子》可能先天有某種成見。

  那第一個讓本電影好看的方法,就是要搞清楚這到底什麼是奇幻電影,可不要點了煎餃卻來了鍋貼。
 

  《哈利波特》《魔戒》的卡司強度,或者讓我們有奇幻算是大眾類型的錯覺。

  但奇幻其實和推理一樣,有類型特有的思想教育。

  《哈利波特》《魔戒》或者因為其卡司而能為大眾接受。但一般的奇幻,進入前最好是有點思想準備較好。

  此外在奇幻類型底下,其實由「童書類」到「史詩類」之間距離十分遙遠。

  這又會讓觀眾增加了踩到地雷的可能。

  如果有人要問《納尼亞傳奇:賈斯潘王子》到底是像《哈利波特》的童書類(雖然哈利波特在國內的讀者多是成人,但一開始CNN報導這個現象時,採訪的可多是三五歲女娃,如果要質疑這是童書?讓您可能要質疑自己的心智年齡了)?還是《魔戒》的史詩類呢?

  很遺憾,都有一點。

  但是一碗湯同時又酸又辣,除非您認可酸辣湯的味道本身,否則就算您喜歡維他命C的酸味或麻婆豆腐的辣,也不見得就能欣賞酸辣湯。

  所以不要期待這是另一部《魔戒》或下一部《哈利波特》,這不是凱渥名模時尚PARTY,只是同學要介紹妹妹給你,了解這點,是讓你不會因為預期心理而失望的第一個思想準備。
 

■《納尼亞傳奇:賈斯潘王子》血統考

  在遊戲族群和奇幻族群推波助瀾下,Fanstay這個本來沒有正式譯名的類型在世紀之交的這幾年,在台灣一度成為一個現象。

  在數年前筆者經手行銷過的《獵命師傳奇》系列開始時,現在儼然由網路鄉村出發,進而包圍文本城市的該系列作者九把刀,也曾經希望透過魔戒譯者朱學恆的推荐加持,取得奇幻作者的定位。(但現在他更朝大眾和文學叩關)

  不過到近幾年,倒是有不少奇幻類型業務人認為這個類型在台灣已然消費殆盡。

  關於這個類型的可能性與被誤解的部份或許未來筆者將花點時間試論。

  回來討論《納尼亞傳奇:賈斯潘王子》的血緣考證。

  根據筆者手邊有的一些說法,基本上同意現代奇幻的起點便是CS路易斯的「納尼亞傳奇」系列。

  所以《納尼亞傳奇》正好有奇幻類型在最近數十年的商業發展前的最基本雛形。

  奇幻脫胎自中世紀傳奇或北歐神話,當代奇幻,如果照《魔戒》作者JRR托爾金的注解,其根本的特徵便是:「使讀者脫離有限的經驗世界,以檢視時間和空間的深度。」異世界中有令人信以為真的山川與城寨、列星與歷史,進一步使讀者察覺到「愛、思想、樹木、山丘、食物。」

  如果用筆者的說法則是「世界觀。」

  這也是奇幻文學很偏重設定的根本原因。

  這也是把初期的《獵命師傳奇》視為漫畫式的冒險可能比奇幻類型更貼切的原因。
 

  所以若說《納尼亞傳奇》在表面上和魔戒有什麼相似的特徵,那大概便是他們都擁有自己的史觀和世界。只不過路易斯的作品在許多思想上仍過渡在早期童書幻想的層次,也就不如托爾金的大膽,《魔戒》中的中土世界是完全架空的。《納尼亞傳奇》中卻還要佈置一個讓現實世界的小孩誤入異世界的橋段。不過無論是《魔戒》還是《納尼亞傳奇》,讓現實中的讀者進入異世界的企圖心是一樣的。

  這個特徵基本上也保留在《哈利波特》裡,哈利波特也是一個現實中的不幸少年進入「麻瓜」不可見的魔法世界,這個世界雖也存在於人世,但基本上完全擁有其特殊的世界觀和風俗律令。

  也許你可以說《納尼亞傳奇》還需透過一個任意門那樣的衣櫥才能進入異世界,根本就是個累贅的藉口。而納尼亞那個動物可以說話的童話世界也讓人無法嚴肅看待。因為這種種不合理處,讓你無法有置身異世界之感。

  不過你喜歡小叮噹嗎?或個說法,你喜歡多啦A夢嗎?

  在小叮噹早期的長篇冒險故事中,不是有個故事是大雄、宜靜、阿福、技安等人協助一個狗國的王子在狗王國中取回王位嗎?這套模式後來在《大雄與魔法三劍客》中又重來一次。


  這次《納尼亞傳奇:賈斯潘王子》中,四個小朋友主角也進入異世界協助賈斯潘王子取回王位。

  所以這樣讀就對了。
  

  關於納尼亞世界那種兼有童書動物和恩怨春秋的異世界觀的設計,可能還是有人不能接受。

  CS路易斯和JRR托爾金,恰巧是互相鼓勵卻有有那麼點見不得對方好的創作夥伴。托爾金也深深覺得路易斯這種現實世界和異世界並存的作法「不夠隱喻」。不過無論是「彼得潘」、「綠野仙蹤」乃至於米契爾恩德(麥可安迪的德國發音)的「說不完的故事」、珍妮佛康納萊少女時演的「魔王迷宮」,基本上還是依此結構發展。在托爾金力圖把奇幻藉由嚴謹的世界觀設計,由童書提升成給成人看的文本時。路易斯那個童話和戰爭並存的故事就好像他故事中出現獅鷲獸、半人馬般突兀,不過這就是奇幻不是嗎?
 
#魔王迷宮的珍妮佛康萊莉,比姐姐美多了,當年還做成一塊音樂非常悅耳的紅白機任天堂遊戲。
 


■醜小孩的用途美學
 
  上文討論了納尼亞世界的突兀性,不要說你覺得本片怪怪,電影商也覺得怪怪。

  隨著奇幻近幾年的風行,製作納尼亞的公司興起了把小說電影化的計畫,但幾經詢問,赫然發現版權早就賣掉了。這間公司覺得對方把版權買走了,這麼多年卻沒有拍,也許買方電影化的興趣不大,便去電協商,希望對方能讓出版權,但一談之下,才發現對方根本不知道自己有納尼亞的版權,電影公司城府深深,自己有什麼收藏都不知道。



  改編權到手後,上一部依照原著《獅子、女巫、魔衣櫥》的《納尼亞傳奇》便開拍發行。那當然是部很歡樂的童書電影。
  各位一定覺得很多地方造例怪怪的。

  本部一一開釋。

  首先是為何用避難的英國小孩當做背景,您可能不知道,作者路易斯在戰爭期間,在自己的宅邸「窯爐」就養了一大堆這種由都市疏散到地方的寄養兒。

  路易斯的人品可見一番,所以大家就原諒選角醜陋吧!畢竟作者宅心仁厚,連那樣的小孩都願意收養不是嗎?

  此外,因為角色醜陋,筆者竟然牢牢記住故事中姐姐的長相,也就使事絕多時的續作在延續上毫無問題,比起《哈利波特》因為妙麗得了羅莉退化症,還得靠意味不明的露娜撐場面,納尼亞的姐姐角色實用多了(雖然是折磨和她對愛情戲的帥氣賈斯潘王子)。況且本回姐姐的善射也有點向《魔戒》勒苟拉斯王子看齊的味道。
#女大不見得十八變 


■每個孩子都是國王
 

  而故事中四個孩子都是異世界的國王和女王,這可能對觀眾又是難以理解的。

  由於現代同學可能記得南京大屠殺,卻不知道二次世界大戰,稍稍解釋一下戰爭背景。


  在本片的串場畫面中,觀眾一定要仔細瞧一瞧街頭的上空有些氣球飛船,那些飛船是在戰爭期間攔阻德軍轟炸機用的,機翼勾到氣球吊索,飛機就會給扯下來,德軍索性在入侵的He111式機翼上裝上鋼刀以切斷覽索。

  德軍在二次大戰初期,曾經為了搶奪英國制空權而發動了稱為「不列顛之戰」的空中作戰,這場戰鬥的主要目的是摧毀英國空軍,摧毀英國空軍的目的是要使德軍在登陸英國時不會遭到英國空軍干擾,所以德軍實質對英國的轟炸是為了引誘出英國戰鬥機殲滅之,所以除了誤炸和報復外,這些轟炸和盟軍的夷平式轟炸很不同的是,基本上避開了都市(相關描述請參考「老嬉皮已死──《13號屠宰場》http://blog.pixnet.net/Hospitaller/post/18082077
」一文)。

  所以英國實質上傷亡非常小,也因為經常性的低威力空戰,發展出了很特殊的避難文化,例如避難地鐵中的租書服務。

  但是物理性的傷害固然很小,但日不落國自尊心的傷害卻很大,這不大不小的「不列顛之戰」泛見於英國的歷史文本中。

  而當時大量的被疏散至鄉間的寄養小孩,也形成了一種世代共通記憶。

  在巨大的恐慌下被迫離開父母,被機構集體安排至陌生的鄉間環境的孩子們的心情,巨大的不確定感和對外界訊息的貧乏,想然是現在擁有手機和聲色媒體的孩子們很難了解的。(這點在"羊男的迷宮","螢火蟲之墓"都可見到)

  路易斯便以這些孩子們為主角開始了冒險故事。

  而且還回歸《小伯爵》、《小公主》等教養小說的傳統,給了孩子們應有的祝福──每個男孩都是王子,每個女孩都是公主──當然當代那種會把欺負同學的過程拍下來PO上網的孩子什麼也不是。


 

■王子很帥不奇怪

 

  本片的下一個怪異處,是本片的行銷重點──賈斯潘王子。

  電視上連打了好一陣子廣告──新好男孩賈斯潘王子的自我介紹。害大家以為新偶像發片了。

  我想本片的片商也知道本片意味怪異,所以努力的和現在的青少年們尋找銜接點,少年偶像倒是一大賣點。



  雖然班巴恩斯飾演賈斯潘王子和另外幾位王子年紀的國王平行出現,讓角色劇情配重有點失衡,但想想葉大雄扶植的那隻狗王子,也就沒那麼奇怪了。

  作為一部續作,製作群很巧妙的避開了系列作中頗受歡迎的《魔法師的外甥》,而直接以少年王子為賣點作為電影第二集,一下子和上一集跳了一千三百年,可以說製作上還蠻跳躍的。



  而王子的帥氣正直,相信可以加一點分之餘。

  有機會拍續作也可名正言順的把之前不上相的角色擠掉。

  畢竟主角們劇中台詞已對賈斯潘說道:「我們不會回來了。」



 
■獅子講話很奇怪


 
  很多朋友相信由《納尼亞傳奇》的上一集,就已經對片中那隻獅子的各種劇情安排覺得困惑,那隻獅子死了又活,而這種困惑繼續延續到了這集,那隻獅子造樣又死又活,相信觀眾也沒有開悟。

  納尼亞王國中有頭統治納尼亞的獅子亞斯藍,這隻獅子有著連恩尼遜式的父權好爸爸長相,史恩康納萊般可信賴的音色,力量無窮卻又常被打敗殺死。明明是納尼亞的王,卻又把主角四個孩子也提升為王。在第二集裡,主角等人生死交關時又若隱若現,欲拒還迎,讓人搞不清楚葫蘆裡賣什麼藥。


  本部秉持誨人不卷的精神繼續開釋。

  其實那隻獅子正是《魔戒》作者托爾金對《納尼亞傳奇》作者路易斯最不能諒解之處之ㄧ──「不夠隱喻」。

  對什麼不夠隱喻呢?

 

  托爾金和路易斯都想以奇幻重申基督教思想。

  而托爾金使用一個異教的世界觀,卻吸收了基督教的神話思想。

  例如《魔戒》的神話讀本《精靈寶鑽》中的大反派摩苟斯,原身是神聖使者埃努(AINU)中最強大的米爾寇(Melkor),這個原型來自於基督教中大天使長路西華化成的撒旦。

  這中間並沒有明顯的基督教耶和華本尊的現身。

  但這是一種精心設計的置入性行銷。

  但卻包含了許多隱喻,例如佛羅多的犧牲暗示著基督的犧牲。

   
  托爾金本人這麼說道:「我要在這則神話中清楚明確地包含基督教信仰。我相信所有的傳奇與神話,如同所有的藝術,絕大多數是源自於「真相」,卻以隱約的方式反應出道德與宗教上的真理。」

  這是托爾金在古敘事詩《貝武夫(Beowulf)》中體會到的處理方法,貝武夫雖是異教傳奇,這中間,基督教的視點並沒有直接植入。但托爾金認為這故事必然有個基督徒敘事者,才能在故事中如此突顯出異教世界的奮鬥與絕望。

  但是作為通俗神學家的路易斯在納尼亞世界中安排的那隻獅子,對基督教世界的讀者來說,寓意在清楚不過,但由於這種明顯的寓意,反而使沒有基督教背景的觀眾覺淂那頭獅子的行為舉止怪怪的。


  獅子會說話還不怪嗎?

  但其實這隻獅子是假扥基督教馬可福音的象徵
,獅子的寓意是君王,同時也是基督的象徵之ㄧ。(見啟示錄四活物的象徵一文http://blog.pixnet.net/Hospitaller/post/18082116)

  所以獅子死而復活,正是耶穌的死而復活。

  獅子若隱若現,直到小女孩求告,才現身幫助大家,正與基督教重視憑藉信心向上帝的求告一樣。

  獅子與孩子們同坐王座,正如同基督教中給予人們與基督同坐寶座的保證,以及說明像孩子才能上天國的說法一致。


  雖然托爾金當時不能同意路易斯這種處理手法。

  但路易斯本來是個無神論者,據說在公車上體驗異象感動,也就成為積極的護教者。

  所以他這種熱情便這樣原原本本的傳達出來。

  使基督獅子成為類似大雄的長篇冒險中,有求必應的小叮噹。(不過本片中出現的法寶手電筒沒有縮小敵人的功能)

  在西方的人道主義成為普世價值的同時。

  人道主義有時流於表面。

  無論兩者的手法有何歧義,托爾金和路易斯的著作想重申的,是必須體會人道主義背後對於神話的信仰。

 
■環保最時尚

 

  本片比起前作的「櫥櫃內佈景」,在美學上大有提升。

  常有塞爾特或拉斐爾前派畫作般的美景,某種程度這重現了路易斯的愛爾蘭經驗。

  和魔戒一樣在紐西蘭出外景,而後取景波蘭、斯洛凡尼亞、捷克等開發程度較低的歐洲地區,種種的自然美景提醒了觀眾,奇幻這個類型具有的生態意識。

  本片在掌鏡部分偶有神來之筆,當姐姐持弓立於綠楚楚的原始林中,迎戰自氤瘟中衝出的騎兵時。確實有Waterhouse的奇情油畫氛圍。


  奇幻的興起與反對工業有很大的關係。

  當1932年,托爾金開著他人生中第一台汽車時很笨拙撞上一面牆時,他沒有怪自己技術很瞎,卻怪起汽車來,因為汽車是工業文明的象徵,他遂興起了用奇幻故事反對工業污染的想法。

  而托爾金的《魔戒》之所以會成為流行顯學,其實和六零年代追求自然風的嬉皮學潮有關,《魔戒》成為這股風潮的引用文本。

  在《納尼亞傳奇:賈斯潘王子》中,主角們事隔1300年後回到納尼亞世界,原先會說話的動物們,不再和人類溝通,原先的人馬、人羊都消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窮兵黷武的人類王國。主角一行人和隱藏在林野中的人馬、人羊、各種會說話的動物、甚至是1300年前的敵人牛頭人並肩作戰,協助賈斯潘王子重返人類王國王位。

  生態和自然主義訴求明顯。

  而本片末的善惡大對決中,樹木又不能免俗的出來助戰。

  電影院旁人立即大喊:「如果樹木又出來打,我就不看了。」

  說來,《魔戒》中,樹人也出來加入聯軍給壞蛋致命一擊。

  而其實這個構想來自路易斯。

  所以納尼亞這個動物會說話的世界,樹木出來揍人也就不奇怪了。
 
 
■角色設計

 #兩代人馬比較-----人馬物種的退化

  談談在奇幻片中非常重視的視覺設計。

  托爾金的異世界生物多辦取樣自北歐神話,而路易斯的多半取自希臘神話。

  本片用七十名服裝工作人員的大陣仗,翻新了上一代曾經登場的魔獸設計,上回是反派,在魔獸世界中很夯的牛頭人,這次成為和主角們並肩保護幻想世界的夥伴,造型魁梧,充滿力量感。

  而半人馬則一反上回的金甲騎兵形象,改由有色人種扮演,身姿半裸,充滿半人半馬的肉體性感腥羶感。半人馬畢竟是無鞍馬呵。



  而上一作角色吃重的羊人,還被搞笑片《史詩大帝國》拿去惡搞了一番。

  事實上那個雪地中奔走的羊人,是作者路易斯16歲時腦海中浮現的一幕景象,也是書寫納尼亞的意象起點。

#羊男迷宮中的羊男反映著孤立兒童的絕望

  羊人即希臘羅馬神話中代表春天的牧神潘,也是《仲夏夜之夢》有登場的精靈,在《羊男的迷宮》中不但被賦予新造型,新藝名羊男也頗能傳達那種半裸感,因為羊男在原始的意義上,也有吟慾氣息。但在本片上卻是像蹬羚般飛簷走壁的強悍戰士。

  片中登場宛如蒙面俠蘇洛再現的老鼠劍客,倒是有點歐美奇幻小說《Red wall》中老鼠勇士的味道。




  而劇中有如阿諾般強悍的侏儒也是一絕,這大概是影史以來最悍的侏儒。雖然片中小女孩和侏儒的情愫亂詭異的。
 

 
■武器的政治學

 

  在電腦動畫大場面電影中,也非常重視的便是武器設計。

  片中敵對的人類王國的部隊,大量手持十字弓狙殺敵人,而因為其貌不揚所以心地想必很善良的姐姐則手持英國國技長弓(雖然實際的威爾斯紫杉長弓,弓長180cm)。

  相對於在百年戰爭中使英國農民射手揚眉吐氣的長弓,十字弓則是一種邪惡的工藝武器。

  在中世紀世界中,十字弓因為威力過於強大,可能會致鎧甲騎士於死,所以被教會禁令只能用來對付異教戰爭。完全是功利主義的義大利商業國家的傭兵的武器。中世紀早期的弓弩手傭兵通常是義大利熱內亞人。一方面十字弓需要的工藝能力是義大利所擅長的,另一方面弓弩手也勝任義大利的艦船戰鬥。

  所以乍看之下無特定暴虐作為的人類王國的壞人性格可以說非常明確。


  而片中另一樣神秘武器:一具可以像摩天輪一樣撈起軌道上的石球,連續拋出石球的投石器。

  其基本的外型仿自侵略蘇格蘭的英王長腿艾德華打造的戰狼攻城投石器,戰狼投石器懸臂直徑六十呎,約五層樓高,可拋石200公尺,一天射出300彈。長腿艾德華即《英雄本色》中登場的壞蛋英王。

  這傢伙在歷史中更壞,某座城市已經要投降,艾德華卻因為想試試它的新玩具「戰狼攻城投石器」,拒絕對方投降,這種攻城投石器可說是在土耳其終結君士坦丁堡城牆的火藥巨砲登場前,中世紀最具政治性意義的戰略武器。

  而片中這具投石器的摩天輪式連續投石更霸氣,以木製懸臂未經布套纜繩,直接撈起石頭投出,其實在力學上並不可能,木製懸臂應該無法支撐這種剪力,而會在使用數次後斷裂損壞。不過反正是奇幻不是嗎?

  再來說到壞人的武裝造型,首先人類王國的西洋劍,和船腹型頭盔,其實並非黑暗時代,或一般中世紀的造型,而是大航海時代的西班牙戰士裝備。相比於片中好人的中世紀配劍其實有種異樣的趣味。

  相較於故事現實時空的德軍侵略,英國的另一國難便是伊莉莎白女王迎戰西班牙菲利普二世的無敵艦隊。

#菲力普二世

#伊莉莎白 輝煌年代中的菲力普二世

#片中坦摩人的首領活像菲利普二世失散多年的兄弟

  再看看片中壞蛋首領那把嚴謹的黑鬍子造型,是否跟菲利普二世的畫像極其神似呢?

  坦摩人這個人類王國的標誌也十分神似天主教的道明會的指南針十字架標誌。

  西班牙對於美洲大陸的征服,被當今的中產知識份子認為是西方殖民主義的象徵,殖民主義也就成了工業文明的沃土。可說是奇幻代表的自然主義的大敵。

#指南針十字型標誌:
此外坦摩騎兵的裝束並不像中世紀騎兵,倒是比較像西班牙征服者的輕騎兵。



#有道明標誌的天主教女校服(圖片權力屬原所有者。校服不是我的啦~)


#戴面具的軍隊:在九零年動員四千兵馬拍攝的日本古裝戰爭片「天與地」。全片將士也都和納尼亞中的坦摩部隊一樣戴上面具。除了表現肅殺之氣外,也是因為全片日本武士都是加拿大當地白人士兵,此外同一支部隊也參予了搶救雷恩大兵演出。

 
  另外英國正是由與無敵艦隊的這場海戰後步向康莊,伊莉莎白成就了英國第一個盛世,旗下有莎士比亞等人開始英語文化創作。

  而片中幾位孩子王者也在擊敗敵人後實現了奇幻常見的命題──國王歸來。

  國王歸來是基督教的主要命題之ㄧ,由舊約王者的故事隱喻基督的歸來,充斥在亞瑟王的故事、紅鬍子菲特烈大帝的故事、查理曼帝的故事、托爾金的故事、路易斯的故事、甚至是意圖擺脫基督教等傳統觀點的娥蘇拉瑰恩的《地海系列》中。
 

■到底好看與否

 

  本片試圖保留原作諸多寓意,也試圖適應今日電影環境,放入戰爭特效和魅力王子。

  原作小說的體質有限,而新加入的賣點也過於直接。

  若說成本低(相較於其他大卡司電影)、結構不美,也是。

  但所有的趣味分開品嚐也都有意義。

  原作體質本來只能作影集水平的發揮。

  但是由於奇幻風行,而擴充成了第二部電影。

  雖然看不到艱刻的導演才華。

  但卻在黑暗的電影中,讓我們尋求到暫時的跳脫,這就是奇幻。
 

  不過你可能會說,如果要體驗另一個世界,玩網路遊戲就好了,何必費心看這種老梗改編電影。

  現代的網路角色扮演遊戲,歷經單機版角色扮演,紙上角色扮演(俗稱TRPG),其原點還是在歐美學運世代中大受歡迎的奇幻文本。

  當年沒有電腦遊戲,我們只好依靠載入閱讀資訊,在腦中播放角色扮演,體驗異世界。

  至少在納尼亞世界。

  你不用練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約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