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動畫](本文為重排版版本)
見到時間在生活中流轉

《魔女宅急便》的小說與動畫電影
《魔女宅急便》以宮崎駿製作的卡通電影知名。其實它也是有原著小說的。

但是因為讀者你可能只注意大出版社的廣告,所以就像我們經常忽略的很多社會小角落的事一樣,把它忽略了。
 

今日文章難免要走些偏鋒才有人氣,考慮了一下《魔女宅急便》的評論該怎麼寫,猛然一個標題浮現:

《驚爆!盜攝!小魔女琪琪的黑內褲!》
 

擦掉-擦掉-
 

本著筆者長期努力於正本清源,準備寫一一篇小魔女的心靈系感想;
 
但如果你已經沒有童心了,請放棄閱讀 

#ウルスラの小屋へ



▓必也正名乎──《魔女宅急便》譯名小研究

  因為當年
ACG(動畫卡通遊戲)業界的翻譯往往半生不熟。

  《魔女宅急便》
直接取用寫成漢字的日文原始標題。

  八零年代大概沒有人知道「宅急便」是什麼?

  而今國語標準混淆,本島國民對於文字的使用早已擺脫皮相、不拘泥於傳統。


  所以「宅急便」、「魔女」這樣譯文毫無疑問既可望文生義,也還算雅達。

  沒刻意譯成「小女巫快遞」,稱幸。
 

▓魔女: 
女巫(Witch)的日文譯法,以前童書則通通管叫巫婆,難免跟糖果屋老巫婆、母后這類老妖畫上等號。現在日系漫畫的妖嬌黑衣女術士則通常直譯作魔女。我想並不是因為她是「會用魔法的女人」而是因為通常出現的是外型媚惑力十足的「魔性之女」吧。


▓《魔女宅急便》動畫版給人的感覺

《魔女宅急便》的宮崎駿改編動畫,寧靜安適,日常,且在當年堪稱寫實精緻(以前的電視卡通變形簡陋、跑跳等過場片段也經常以同樣片段重複。)

  ──還記得琪琪在漫天雲島下的草場起身的開場嗎,似乎周身能感動到那一望無際的、令人震懾的風。


  過去那個沒有多媒體、連光碟、第四台的時代真是很容易凡事感動。

  以一個童話要素──騎掃帚的女巫──不是一身喪衣的邪惡阿婆──而是自由獨立的少女開始發展故事。


  環繞著寫實的街景;小魔女離家打拼。

  因為故事是放在寫實的基礎上,所以即使是擁有法力的魔女,為了生計還是必須打工;也就帶入標題中的另一個要素「快遞/宅急便」。小魔女以掃帚飛行來送快遞成了本故事的特點,因此在當年獲得正在開發業務的大和/黑貓宅急便贊助。
 


  片中有狀似南歐的臨海城市的開闊海洋,對當時還未全球化,所得不足以支持廣泛國外旅遊的人們來說,提供了一個「安徒生童話普通歐陸風格」之外的一個歐洲風情:

  瑞士柏恩式的塔前街景、
南歐城市的海岸、縮小的西班牙廣場般的小噴泉(這個廣場在義大利羅馬,不在西班牙) 



▓關於片中這座混合風格的歐洲城市

       出現在魔女宅中的這座城市,原作中稱為克里克城。
  動畫的視覺呈現上則混合了很多歐洲城市的景觀。

       沿著陵線建設的臨海都市概觀、小巷道和影片色調,有點南歐的感覺。應該也參考了舊金山的地形印象。
       大街和街樓卻是中北歐的,頗雅緻清爽。加上城樓和鐘塔構成的封閉感,因為看過幾幅瑞士柏恩的鐘塔廣場照和素描,所以讓筆者有點瑞士伯恩的錯覺。而在設定集中,有說明設計小組曾經到瑞典斯德哥爾摩等地進行考察旅行。鬧街便是取材自北歐城市。

       雖然克里克城結合了多種歐城風格,說不定有歐洲人會覺得有點硬生生的拼合感。但這卻是很多城市特徵的夢幻結合,同時有繁華雅致的街道、古樸的民巷、古蹟鐘塔還有開放的海洋。

       我想我島國民在幼年時對歐洲的印象實在很平板,一般印象似乎是;磚造樓房構成的典雅街景,構成北歐南歐西歐的全部都市(抱歉!我們那時不知道東歐也算歐洲…就好像有些歐洲人直到最近也才發現)。對於各國的文化差別可說是霧裡看花:
       例如德國街景和英國街景的差別,
       乃至於比利時城市的漢薩貨棧古樓特有的山形牆、南歐都市的廣場。
       而魔女宅急便電影中的這座城市,因為具有可供辨識的特徵,使我們隱約感覺到歐洲各種文化間存有的差異。  

   配合著原聲音樂,《陽光灑落林蔭道》和「西班牙海洋風(有些舞步拍子的背景旋律則頗義大利)」的流暢吉他聲配樂,可以看到小魔女在大街小巷婉轉飛翔,然後深入城市邊緣的森林的夜晚中。


  大家一定還記得這是哪一幕,在這個場景中,小魔女琪琪結交的女畫家朋友,刊出了一幅夜畫,頗有梵谷的「星空」的神狀,畫中的少女的眼睛很像現在有點流行的《魔法貓達揚》的眼睛,畫得長長的、眼瞳濃濃的,既神祕又有點邪氣。


  然後故事中人吹燈就寢,搭配著《魔法的季節》那幾乎寧靜、安詳,瀰漫著永恆睡意的旋律。


  全片的種種氛圍,可以說是早年宮崎氏參予西洋童話卡通的經驗的總決算。


《魔法的季節》 
  本曲另有日文歌唱版本。台灣在之後風氣稍開的時代,國語流行歌開始向外取經,范曉萱利用翻唱魔女宅原聲帶的其中一曲成名:「小魔女飛來飛去….
  至於"魔法的季節"於此附上連結
(傳輸A即時 篇名直譯為流轉的四季)
 
(傳輸B慢可開著傳完再回頭聽)



▓西洋童話卡通 

  宮崎駿早年參予了很多童話故事卡通的製作,包含五六年級生小時候看的多部「小x的故事」。


  片中除了精緻的小動作:筆者幾乎永遠記得琪琪幫人搬柴時還掉了木材,並以腳挪開(筆者打到這竟懷疑挪的到底是木材還是柴房的門)。那樣瑣碎的真實感是電腦動畫未發的年代,人們在虛擬的媒介上所力求的寫實性。而小魔女臨風顧盼的飛行則又是當時電腦新技術的落實使用,心曠神怡。


 ▓與原著小說的小小比較

  動畫《魔女宅急便》突出於眾家奇幻故事之處,是將幻想和生活平衡得法

  相對於一般奇幻,《魔女宅急便》的世界觀很真,故事的這座現代城市很親近,又比現實社會祥和。

  而比之於其他小品童話,《魔女宅急便》不但聚焦在生活的種種,也能顧盼週遭的世界。這是一個乍看真實,實則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安心的世界。擁有理想的城市、無邊的海洋、生活化的時間感、誠實的人們、綺麗安祥的音樂、雲朵、藍空和風。


  而如此的動畫電影和原作的關係呢?

  動畫電影僅擷取原作的「宅急便」要素,情節經過重組,把單純的故事結構化。

  這種把童書故事重新佈局的作法,可以用房屋來比喻。

  童書式的說故事方式好比一條長長的走廊,進來的客人只是順著走廊走走看看牆上點綴的畫而已。

  而電影的情節結構,則是在走廊的兩側和盡頭,開出客廳、書房、大院,這使參觀變的有目的,客人經過客廳,回到走廊,在去看書房,在通過一小段廊道去大院。依照特定的情節順序,從而對整棟屋子有個概觀印象。

  角色方面,與書中相比,動畫中的角色經過突顯剪裁。

  至於和原作相同的橋段,通常在起承順序上重新分配,並重訂下每一段的主題意義。

  有些原作中較繁複的段落則表現地十分簡潔,例如:KIKI初住麵包店頂樓時揚起的積塵,在電影中只是一瞬間的印象,讀到原作中較完整的描述,就可以知道那些灰塵,原來是麵包店才會有的「撲呼呼的麵包粉」。

▓個人以為的最主要命題
 
 


  筆者私下認為,與原著不同,宮崎駿另外設計在片子中埋伏的要素是;
無論是活力充沛的索娜麵包老闆娘、委託人女設計師、富家老婆婆和老管家、森林裡的自然主義女青年畫家--琪琪的全部關係人都是獨立自主的女性(不像一般文化品對於「第二性別」處理的過與不及,這些角色都是很自主友善的。)。

  而蜻蜓、爸爸、麵包店老闆等男性僅只是善意第三人。

  片子中,可以見到少女的自主與獨立;可以體驗友善但認真的日常生活。

  故事的敘事道路的鋪陳,具巧思而不造作。

  使得整部電影可以一看再看。

  深深的回味那街道、陽光、風、昏夜和時間。


松任谷由實的片尾和片頭曲


  當然開頭和後尾,松任谷由實《口紅傳言》等曲子也很動聽,她民歌般的唱法為電影帶入一種輕快性,那幾乎總可以在搭火車旅行時聆聽,享受自己的小小純樸的躍動。
 


▓歌手 
  松任谷由實,即當初的荒井由實,她的歌聲復古輕快,略帶童音的音質同時具備一種共鳴磁性。使得主題曲聽來既不失魅力又可保持質樸本色。 
  片頭曲、片尾曲的曲風和電影的歐洲風情在氣氛上不一致,個人猜想,選曲者是意圖,利用這兩首歌的親切感和復古性,將不同文化的生活內容拉進到當時的日本觀眾身邊。 
  而在英語版,片頭是很YA的青少女流行歌,與《口紅傳言》雖然在各自的文化中,都是很輕快活潑的歌曲,不過意義上卻完全不同。英語版片中甚至增加了許多效果音,並替黑貓吉吉增加了很多甘草對白,由此可見在英語版製作人心中,是把這部很有生活韻味的動畫,解讀成美式娛樂卡通了。 

紅留言連結
傳輸A

傳輸B


やさしさに包まれたなら
---荒井由實的片尾


▓為何片頭曲和片尾曲能配合火車旅行 

  這幾首歌,曾在「曾經是少女偶像」的西田光的音樂節目中,聽過三人女子合唱團體的現場演唱,那輕快真是瀟灑極了。曲子歌詞都是松任谷由實自己作的。

  在過去的世界,火車可說是最主要的外出媒介工具,帶有獨立悠揚的氣味。和本電影、配樂對筆者來說在象徵上可以連結。《やさしさに包まれたなら》的背景曲調的節奏似乎和火車窗前景色的流動速度頗搭調,《口紅留言》則是因為歌詞中也有搭乘火車的描述,在開場的引段有點模擬鐵軌聲的感覺。

  聆聽時,在這種猶如置身列車的背景節奏下。眼前浮現的是外出時的種種吧。 (請試聽やさしさに包まれたなら和口紅留言


▓再回到原作童書上


  原作是童書,滑稽而絮絮綿綿的。

  電影中做為故事場景的臨海城市,在原作中則是個微微而溫暖的海邊小鎮克里克。

  
KiKi的快遞的收費方式,則是以物易物、不收銀兩的。

  第一次遇見飛行俱樂部充滿好奇心的蜻蜓,他正穿著魔女的黑袍,跨著偷來的
KiKi飛行掃帚。(心中浮現哈利波特的樣子。)

     在一次快遞委託中,KiKi騎著掃帚在空中幫畫家運畫,方法很妙,是像溜狗一樣,牽著綁著氣球以漂浮的畫。

  KiKi也曾接過拖著吊滿衣服的曬衣繩,飛到高高的風中幫忙晾衣的應急工作。

  動畫中步步為營的劇情設計,一直到大飛船的那段高潮是沒有的。

  此外,結識麵包店老闆娘前的總總段落,在動畫中則予以保留但重新描述。

▓英語版大不同


  美版的音效處理讓氣氛大大不同。

  不管是掃帚漂浮、還是媽媽配藥,都配上了魔幻的施法聲光音效。

  這種音效讓片子顯得很──歡
· 樂...

  日版中,配樂的久石讓所製作的音樂,主題性很搶眼,主旋律很分明,但沒有刻意配合畫面以及人物動作,和好萊塢的電影配樂比較下,陪襯畫面的烘托性比較低。

  而美版會在兩個場景間的過場段落,也就是這兩個場景各自的配樂間,加錄一段銜接這兩首曲子的配樂,這似乎是美式卡通電影的配樂習慣。

  黑貓
GiGi則在片中所有音效和對白空檔間如配了很多對白,讓他從神秘的魔女夥伴,硬生生的變成美國卡通常見的那種,不斷冷言冷語的寵物貓。







▓總結


  母親插管住院的這一陣子,《魔女宅急便3:另一個魔女》在台灣出版了。這本書是原作者角野榮子,寫於公元
2000年的原著小說的弟三集。


  這本書放在醫院腳底的金石堂書店的小小角落裡。(在「偏僻的城市」目錄底下打開「醫院」資料夾然後可以看到隱藏的「書店」壓縮檔,搜索邊邊的「櫃子」)

  這家金石堂像是魔法屋般晚上八點就關,店員看我常去消費,還送了我一個娃娃,那是一尊長得像我已故的寵物博美狗的菩提地藏。

  前兩本魔女宅稍微與動畫電影版本失焦,難免無法連攜閱讀。


  這次的第三本倒是走出新意。

  全書有更飽滿的插畫,除了喜歡動畫的朋友需注意的;不像電影現實感那麼強的童話世界觀。還是一味的落實在平靜裡來說故事。

  本集中的魔女
kiki,有討厭的人也有喜歡的人,和動畫中那種沒有敵意的世界不同,但即便如此,在這個寧靜的濱海城鎮裡,凡事還是會得到寬解。在不落痕跡的故事處理下,KiKi也慢慢的意識到自我。

  不知道是否因為現代的書寫市場越來越商業化,為了增加趣味性,作者也開始安插伏筆和設謎。

  但是這番料理方式,並不是緊張刺激的調味味精而已,讀到最後,確實會帶給讀發散著微光般的感動。讓讀者最後隨著琪琪從高高的夜空墜落,又再一次理解了自己。


  至於冷言冷語的黑貓吉吉呢?貓大概是沒有童心也不需要成長吧。


GiGi名語:肚子是宇宙的中心





 
後記: 
本文原寫於母親過世前的最後一段時間,當時我住在醫院地下室內,趁空檔讀了魔女宅而趕著寫了本文。過去文章寫的不多,而寫這篇的時間更是很久沒寫了,寫畢後曾經寄給朋友看,但這幾日打開來看,發現文章雜亂急促,根本無法閱讀,真是對不起,當下做了些修改,但說是修改,其實跟翻譯沒兩樣。原文實在太糟了,真是對不起。 

後記2:
因為有朋友留言,所以根據留言做了第三次文章整理,補上了一些資源。但設定集不在手上,詳細的說明或許未來再添加,但是在查到的資料中看了配音員名單,發現中學時因為配了有名卡通而較知名的幾位:配蜻蜓的山口勝平(《亂馬1/2》亂馬)、戶田惠子、井上喜久子(《幸運女神》貝爾丹迪)、土井美加(唱過《超時空要塞》的歌曲)、西村知道。

 (本文第二版原刊於2007年七月 第一版則寫於母親住院過世前 今重新排版上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約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