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聽聽教改前、但有隨台灣和世界進步的二十世紀青少年心聲
 
算是很早接觸電腦(當然含包含網路)。

早在電腦成為工科男生的學科內容(進一步成為娛樂科),繼之普羅化,再進一步成為民生、娛樂和自發創作(文本、美術、影音)平台前。當電腦仍是在美國黯然的當倉庫創業族的新實驗台時。在打洞卡年代(老爸屢屢說到他大學時是用台灣最早用的一群人)和綠螢幕年代後。台灣最早使用電腦的大眾族群,應該是一群很小眾但很前端繼之成為主流的小男生:
 
 
有些有御宅族氣質(後來就變成電腦工程師),有些是中產家庭男生(後來成為現在的小中產),有些是少數開放教育的家庭(後來出國留學),剛誕生不久的遊戲族群與此是平行的兩個集團。

 
也許太早觸及這種工具,既無法感受同代慢吞吞點的人學電腦後感到便利性的差異,也無法如同現代青少年視電腦如我們那時的電視是生活的萬用簡易載具。電腦是生活中的特定結構,是專案是權力但不是平台。
 

那時生活中唯一有按鈕的是電話(本來還是撥盤的),後來開始有電腦課時,只要拔掉同學電腦的插頭就能叫他一愁莫展怎麼開機(以前是用開機片而無硬碟的)。所以現在反而用「前電腦時代」的觀念來看待網路和電腦。生活仍然不怎麼在網路上(怎麼樣?生活並不侷促、標新立異的歐洲人也不怎麼用電腦啊!),電腦是工具而非生活中之一般,不怎麼上網聊天、衝浪,懷念點陣圖遊樂器遊戲、也不覺得當今MMO網路遊戲比「金盒子」了不起。以電腦套照片和可無限修圖、簡單上色的電腦圖稿是旁門小技。
 
對於網路獲利模式端賴社群(Community)、知識權力下放的沸沸揚揚。仍以小時候所受教育中;喜歡標榜正確價值。雖然不是電視機工業情結(意為大眾廣告規模大的是主流),也不是言必稱正統的傳統保守。只是小白PK小白、KUSO重申八卦的新時代。是否太像沒有終點的雲霄飛車了呢?

 
我認為的是,不追隨社群普羅偏好──不KUSO不八卦──的凝鍊內容仍有價值。(但當然不是失之於形式主義、教條主義的內容)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約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