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海號


1997年原創點的蝴蝶效應


         1997年時,奇幻社群初萌芽。試圖從事奇幻創作的六年級生,是台灣大量接受內容產品和資訊刺激的第一代,也尚受過修辭和價值觀方面的堅定訓練。最早能夠活用網路和電腦書寫,當時也遠較其他文本類型的同年齡使用者更接軌國外的先進內容商品意識(日文ACG,英文遊戲與文本)。 


        而當時國內的資訊和數位內容產業正要開始被社會矚目(也得到資金挹注),他們大有可能發展出成功的故事創作商業化模式。 


         筆者以為我們當時是有機會成為故事產業發動機的。 


         單就叫商業化的一個例子來看;例如華文作者如果能在97年之間,隨著遊戲和網路初興,成功發表作品,提供原創文本,與國內內容產業成功結盟(韓國網路遊戲的依據文本/原著小說起步甚至較國內奇幻社群為晚,而成就亦不卓著)。 


          就不至於今日韓國網路遊戲幾乎成為台灣遊戲市場主要產品型態;扼殺國內產業發展(臺灣的代理商要負大部分責任,哄騙總體社會與國家的投資資金,賺取代理價差,資金只用於行銷和賄韓),以台灣資金挹注韓國繼續開發遊戲(韓國遊戲商要價頗兇,遠溢開發成本,分享資源少,而台灣人還兼之幫韓商DE-BUG,吸收對方開發責任),而遊戲為了迎合light user(非玩家使用者),內容空洞化,網路犯罪和非稅收交易也使我們付出大量社會成本,青年耗掉大量時間練功。
豈不如同吸鴉片一般。
 


          而若國內寫手能有所成就,以原創文本為原點,勢必能成為產業發動機。進而帶動國內的故事和內容產業。


          事過境遷,而今當初費心正名的奇幻(fantasy),大量的國人文本也有遷就市場而非引導讀者的現象。


           華文文創正在起點,而台灣也許有幾分可能作為華文世界的創意樞紐(至少台灣的文化現代化是較早的),還須努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約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