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類型][叨絮]
大友克洋

蟲師(上)




  這次心得,再次選擇了個不討喜的題目《
蟲師》,只能含著淚說:耍冷是條無悔的道路。







  本周在台灣統一集團新開設的「夢時代」購物中心看了電影《蟲師》。 

  現在的
夢時代裡頭有些區域像是夜市一樣,充滿了會帶來悶熱感的店面:市集一般的店、地攤一樣的店、個人的自創品牌、迷你的二手CD交換店、搖茶吧。

  頂樓的遊樂園,有遠遠看很明亮,近看很內向的摩天輪,個頭沒有遠看時大。由於遊樂場好像只是把現成的頂樓拿來利用,基礎設施很陽春,遊客感覺被圍牆加裝的灰色鐵柵網監禁,人很少,神色灰撲撲的,店很少,沒有什麼可買的,遊樂設備像是窮夜市裡頭的東西,投籃器那類的,舉目所及都是水泥和鐵皮設施,很不歡樂。

  而塊頭十分大的購物中心外倒是十分開闊。寬闊的磚面道路銜接著腹地開闊的停車場前小公園。因為附近區域是高雄市過去的工業生產區域,所以十分的漆黑空曠。購物中心的大型庭園和具有現代感的新設街燈搭配週遭的空寂荒蕪,給人孤島上的飯店的那種安全感。

  整座購物中心一部分是光鮮的阪急百貨樓,一部分是燥熱無文的購物店街,一部分是盛大抽離的外觀,再加上後來在電影散場時穿過的;地下那座幽離綿長的停車坡場。

  整個場所在夜色下很迷離。

  所以讓看電影有很好的心理準備。


  購物中心附設的電影院票價便宜,看得人少,設備新,很舒服。


  由於現在是個大人了(哭),所以很少熱血的收集資訊。


  只有依稀知道《蟲師》上映的消息,在電影院看到海報,覺得白色為基底的海報很雅,當下決定去看。


  


  




        
  電影開場便是一幕沉沉的山嵐濛濛。

  幼年時的主角在蜿蜒山路的淒迷中隨著母親趕路,這個天賦異稟的孩子見到了群山群樹中彌漫著某種游絲,像是咒語般由山林中土壤中呢喃逸散,那便是所謂的「蟲」,也就是《蟲師》這個標題所指的「蟲」。

  這個所謂的「蟲」,並非昆蟲,漫畫版中有個很棒的比喻,有點忘了,大意是生物的發展如果拿手掌來比喻,人與動物是指節的部份,樹木植蔬則是掌心部分,而蟲則是接近人類心臟部份,是無可名狀的,接近生命基底的某種生命能量。

  是日本原始的泛靈思想配上巫蠱觀念混合成的設定:大宇玄虛無不處處是「蟲」,蟲既是生物也是寄生物,既是精靈也是魍魎,既是能量也是觀念。


  下一幕,幼童的母親被自然力──走山淹沒了,鏡頭瀰漫著強烈的黑澤明似的自然氛圍,《蟲師》於焉開始。


  《蟲師》導演大友克洋在我小時以動畫《阿基拉(台譯光明戰士)》聞名,國小時任天堂遊樂器剛引進台灣,這台機器因為配色之故俗稱紅白機。在舅舅開的任天堂賣店中,過年期間單日竟然可以賣個百來台遊樂器。當時當然沒有網路、也沒有娛樂情報電視節目或雜誌,賣店裡通常是青少年惟一交換新知的場所。在店裡面,曾經有人帶了一本當時很稀有的日文舶來雜誌,裡頭有當時不可能有管道看到的《阿基拉(不用說不可能上院線,錄影帶店主也不會知道這種鮮奇的動畫電影)》的畫面剪輯和電影介紹,印象很深的是雜誌中一副跨頁真人照片中,有個男孩跨坐著動畫電影中,少年金田那台一體成形的鮮紅未來摩拖車。據說那台真的可上路的摩托車是三菱重工打造的,當時台灣文創故事業僅停在給學童看的「每日六點」卡通層次,商業領域也沒有什麼行銷、產品設計、跨業合作的概念,像三菱這樣一家主流工業企業和故事業界的合作令人感到很未來。

  彼時,因為《阿基拉》,美國很多男孩也第一次震懾於日本動畫的威力,在屢有話題作的狀況下,也讓大友克洋、押井守等動畫導演晉身國際名導之流(例如押井守的《機動警察2》預言了今日的反恐命題,《人狼》亦受邀柏林影展等。)。這些美國男孩成長後,數位、電腦動畫興起,他們便利用這些新技術在美國的電影業界挹注了些新意,其中比較有名的例如《駭客任務》的那對兄弟導演。

  近年,大友克洋製作多時的動畫《蒸汽少年》上映,由於這幾年ACG族群和青少年娛樂文化在台灣的盛行,這部電影在台灣也有上院線,但是因為其風格和台灣的較KUSO化的ACG族群不很同調,台灣大眾市場也只獨尊宮崎駿,回響很小。在日本本地則因為開發期過長,題材變得過時,反應也不如預期。製作途中還發生將2D畫稿廢棄而改採3D技術重製的狀況。偏執於前瞻技術而罔顧成本、行銷,可能大友克洋是個「技術型宅」吧。

  或許是想另闢蹊徑,《蟲師》跳出了動畫格局,而以真人演出,不過近年來這種動畫或漫畫真人化的製作很多,但是大友克洋的作品似乎並沒有因為真人電影化而讓趣味走向大眾化。整部片除了類型性的設定過多外,主題也傳達了一種嚴格的氣氛。大友克洋活動的八零年代,動畫正由兒童卡通向寫實化靠攏,具有想弭補當時工商社會、藉由近未來的題材重塑個世界的企圖(不過題材的水平通常只是集團對抗(地球聯邦軍大戰外星人)的機器人電影,但是畢竟是組織對抗,也就有點成人世界味道。)。

  今日社會全面的商業化,青少年動漫較重視娛樂性,也就無意去討論大價值或嚴格的去形塑另一種異化的現實,較熱衷個人價值和純粹的遐想。但八零那種成人化的企圖在大友克洋身上仍殘留著,《蟲師》一片也似乎有種成人化的企圖,而這種企圖的表現方式,便是運用了許多人文電影的技巧,擴大電影的格調。

  所以以真人來詮釋故事,目的是要加強其寫實性,而非追求大眾化吧。

  和《蟲師》靜謐的氛圍相比,同樣是動漫電影化的《變形金剛》大概率真而熱情一百倍吧。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約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